隨著日本於上個月宣布解除「緊急事態宣言」,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也重新對外開放。不過,由於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仍然沒有減緩跡象,許多機構為了防止遊客因為碰觸展品造成接觸感染,不得不繼續封閉所謂的「觸摸展示區」。
隨著日本於上個月宣布解除「緊急事態宣言」,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也重新對外開放。不過,由於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仍然沒有減緩跡象,許多機構為了防止遊客因為碰觸展品造成接觸感染,不得不繼續封閉所謂的「觸摸展示區」。
如果各位對日本戰國史感興趣,您或許有聽過擅長槍術的可兒才藏這位武將。兩年半前,可兒才藏的出生地──位於岐阜縣御嵩町的願興寺開始進行本堂解體工程,想不到最近竟然在佛壇後方牆面內發現四百年前的大量塗鴉和做為供品的兩枚羽子板!
如果各位對日本古墳時代(3世紀中期至7世紀)感興趣,那您絕對不能錯過以下這則新聞:位於日本群馬縣的「群馬縣埋藏文化財調査中心挖掘情報館」,正在展示 1500 年前因為榛名山(位於群馬縣的休眠火山)噴發而被保存至今的古墳人骨骸及甲冑等珍貴文物!
今天,奈良國立博物館宣布他們利用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技術,在京都府大智寺高達 169.5 公分的「文殊菩薩騎獅像」內部發現一尊高度僅 2.7 公分的超迷你文殊菩薩騎獅像!
今天,大阪市教育委員會的文化財保護課宣布在旭區的大宮神社,發現一尊雕塑於江戶時代、疑似以豐臣秀吉為主題的木頭塑像。倘若不計完成於近現代的作品,這尊木雕堪稱日本國內最大的秀吉木像,得以讓我們一窺江戶時代的秀吉信仰!
最近,世界各國都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因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就在此時,位於日本山梨縣笛吹市的山梨縣立博物館,在官方網站介紹一幅繪於幕末時期、據說能避免染上霍亂的神祕圖畫「預言鳥」,促使許多業者試圖用它設計對抗新冠肺炎的辟邪產品!
位於京都市上京區,有一間擁有 600 多年歷史、由室町幕府第 3 代將軍足利義滿建造的禪宗寺院相國寺。本月 12 日,相國寺境內的承天閣美術館推出「祈禱的四季──佛教美術的精華」特展,透過該寺保存的繪畫、佛具、古文書等 51 件珍貴歷史文物,以此向參觀者介紹淵遠流長的佛教禮法。
今年,是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到原子彈攻擊的 75 周年。日前,在廣島縣的「三原市原爆被害者之會」擔任副會長一職的久保田典雄先生(91 歲)接受媒體專訪,談到自己曾在原子彈襲擊廣島後不久,以救援部隊身分進入廣島進行搜救工作。究竟當時年僅 17 歲的久保田先生看到什麼樣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