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京都市上京區,有一間擁有 600 多年歷史、由室町幕府第 3 代將軍足利義滿建造的禪宗寺院相國寺。本月 12 日,相國寺境內的承天閣美術館推出「祈禱的四季──佛教美術的精華」特展,透過該寺保存的繪畫、佛具、古文書等 51 件珍貴歷史文物,以此向參觀者介紹淵遠流長的佛教禮法。
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的相國寺法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每到 6 月和 10 月,相國寺都會舉行「觀音懺法」、「開山忌」等佛教禮法,並使用該寺收藏的寶物讓儀式現場更為莊嚴。說起觀音懺法,是一種向白衣觀音懺悔平日罪惡的法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初期,後水尾天皇於 1629 年將皇位傳給女兒興子内親王後,於隱居的仙洞御所邀請相國寺僧侶進行相關儀式。
當時,後水尾法皇曾將知名畫師狩野探幽‧尚信‧安信三兄弟繪製的《觀音圖》和《猿猴圖》連同法器一同獻給相國寺,而這兩幅名作則是平安保存至今。
狩野探幽‧尚信‧安信三兄弟繪製的《觀音圖》和《猿猴圖》。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此外,相國寺還收藏了桃山時代著名繪師長谷川等伯(1539-1610)創作的《竹林猿猴圖屛風》(重要文化財)、活躍於宋末元初的佛畫師陸信忠描繪的《十六羅漢圖》(重要文化財)、江戶中期繪師圓山應舉(1733-1795)作畫的《朝顏狗子圖》以及舉行法事時使用的茶碗、茶托等文物,而這些珍貴古物都會在「祈禱的四季──佛教美術的精華」特展公開亮相。
佛畫師陸信忠描繪的《十六羅漢圖》局部。(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話雖如此,由於承天閣美術館目前正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臨時休館,目前暫定將在 5 月上旬重新對外開放。倘若大家在 7 月 19 日檔期結束前有機會前往京都,可以考慮到現場好好朝聖一番喔!
2021 年 2 月 23 日追記:
上個月底,位於日本京都的相國寺承天閣美術館一口氣推出「梅之餘薰」、「相國寺的歷史與寺寶」兩檔特展,希望提供遊客豐富多樣的美術饗宴!
從奈良時代(710-794 年)以來,梅花便是知名文學作品《萬葉集》的描寫主題。即便平安時代(794-1185 年)後轉而喜愛櫻花,梅花仍是眾多禪僧經常歌詠的題材。
以慈照寺(別稱・銀閣寺)收藏的《墨梅圖》為首,承天閣美術館此次推出數幅描繪梅花在寒冬當中燦爛盛開的畫作,試圖介紹梅花與禪文化的密切關聯。
慈照寺收藏的《墨梅圖》。(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與此同時,名列「京都五山」(京都地位最高的五間禪宗寺院)之一的相國寺,不但與創建室町幕府的足利家因緣匪淺,更收藏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
舉例來說,戰國大名織田信長曾賜予相國寺蓋有「天下布武」字樣的朱印狀,而接替信長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則為相國寺「中興之祖」西笑承兌重建大光明寺,從而留下記載捐獻修廟經費的芳名簿「伏見大光明寺勸進帳」(捐贈者包含德川家康、毛利輝元、上杉景勝等戰國大名)。
附帶一提,此次的展覽還公開了廣為人知的室町幕府第 3 代將軍足利義滿畫像(重要文化財・鹿苑寺藏),以及與相國寺僧侶交好的繪師伊藤若冲等人的名作,堪稱是場難得的文化盛事。
2021 年 7 月 16 日追記:
假如各位對日本繪畫感興趣,您可能聽過「天才畫家」伊藤若冲(1716-1800)的赫赫大名。
今年 4 月底,位於京都市上京區的相國寺,於境內的承天閣美術館推出了「若冲與近世繪畫」特展,而這檔共分為兩期的展覽將在本月 25 日結束第一期展示。
說到與若冲因緣匪淺的相國寺,收藏了許多前者繪製的優秀作品。舉例來說,於本次展覽公開的《釋迦三尊像》(中・釋迦牟尼;右・文殊菩薩;左・普賢菩薩),便是若冲於1765年捐贈的傑作之一。
伊藤若冲繪製的《釋迦三尊像》。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事實上,這幅色彩斑斕的畫作其實並非若冲的原創作品,而是臨摹中國畫家張思恭繪制、之後由京都東福寺收藏的古畫。
值得注意的是,若冲在一筆一筆忠實摹寫原畫的同時,亦在某些細節處加上了自己的創意。
舉例來說,他在釋迦牟尼左下侍者的衣帶添加了原作沒有的「龜甲繫」花紋,給予這位人物更加華麗的感覺。
附帶一提,雖然本次展覽的第一期將在 25 日告一段落,《釋迦三尊像》仍會在第二期(8 月 1 日至 10 月 24 日)繼續展出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