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各位對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感興趣,您一定聽過改變天下大勢的關鍵戰役「長篠之戰」「關原之戰」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場戰役不僅都和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有關,近年關於家康的研究更在考古學、文獻史學、歷史地理學、建築史學等學科的相互刺激下有了顯著的進步。  

就以「長篠之戰」來說,很多朋友知道這是發生於 1575 年的三河國設樂原,由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組成的聯軍與武田勝頼軍爆發激烈戰鬥的著名戰役。

 

《怎麼辦家康》劇中的織田信長(岡田准一 飾)和德川家康(松本潤 飾)。.png

《怎麼辦家康》劇中的織田信長(岡田准一 飾)和德川家康(松本潤 飾)。

 

在戰爭當下,織田・德川聯軍非但在陣地架設防止騎兵侵入的「馬防柵」,還在馬防柵後方安排大量的鐵砲部隊對武田騎馬隊展開一齊射擊,進而給予武田軍毀滅性的打擊。

根據專研甲斐武田氏歷史的平山優教授的說法,織田・德川聯軍當時在馬防柵內側配置了 1 千到 3 千名鐵砲部隊及支援的弓箭部隊,並且為了讓武田軍誤以為己方兵力更少,故意讓大部隊在窪地待機,逐次派出士兵前往應戰。

另一方面,武田軍雖然也有鐵砲部隊,卻因為缺少彈藥儲備導致騎兵隊必須在缺乏己方鐵砲掩護射擊的情形下,遭到物資充裕的織田・德川聯軍施以不間斷的火力攻擊。

 

《怎麼辦家康》劇中的長篠之戰。.png

《怎麼辦家康》劇中的長篠之戰。

 

對此,平山教授指出長篠之戰堪稱透過海外貿易持有豐富火藥及鉛彈的織田・德川聯軍(西),與遭到織田信長經濟封鎖導致缺乏火藥和鉛彈的武田軍(東)的「東西之戰」,而雙方的經濟差距則是直接影響了勝敗的走向。

附帶一提,平山教授認爲爆發長篠之戰的時代背景,可從武田家與德川家為了爭奪奧三河地域的礦物及森林資源這點進行剖析。

 

描繪長篠合戰的屏風。.png

描繪長篠合戰的屏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眾所皆知,鉛是那時製造鐵砲彈丸的關鍵原料,故而擁有鉛的數量將與使用鐵砲持續作戰的能力密切相關。

從這個角度來看,武田家持續侵攻三河地域的目的之一,在於奪取礦山以取得重要軍事物資並維持強大的戰鬥能力。

接著,我們來看看知名城郭考古學者千田嘉博教授如何透過航空雷射測量技術,重新詮釋決定豐臣家與德川家命運的重要一役「關原之戰」

眾所皆知,發生於 1600 年的關原之戰是由德川家康率領的 9 萬名東軍與石田三成領導的 8 萬名西軍在美濃國關原爆發的激戰,並由東軍獲得最後勝利,從而確立德川家的霸權地位。

根據千田教授的說法,近年關於城池及合戰的研究之所以持續有所進展,原因在於從上空照射雷射以取得詳細三次元地形資料的「航空雷射測量」技術得以實用化的結果。

透過航空雷射測量,不僅可以去除覆蓋山脈的樹木資料、將城池及周邊地形加以圖像化,更能掌握護城河、土壘、曲輪等地貌。

此外,這項技術還可以判讀戰爭期間軍隊屯駐、修築陣地等痕跡,對於研究戰國時期的合戰堪稱極有幫助的新方法。

先前,千田教授針對關原之戰利用航空雷射測量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戰爭過程中背叛西軍、進而決定勝敗走向的小早川秀秋,其布陣的松尾山城延續到戰場的山脊線明顯有軍隊屯駐的痕跡。

 

小早川秀秋是決定關原之戰勝敗走向的關鍵人物。.png

小早川秀秋是決定關原之戰勝敗走向的關鍵人物。(圖片來源:《怎麼辦家康》)

 

關原之戰的松尾山城航空雷射測量圖。.png

關原之戰的松尾山城航空雷射測量圖。(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按照通說,小早川秀秋在開戰後一面遠眺眼前的戰鬥,一面煩惱是否真的要背刺西軍。不過,透過航空雷射測量的檢視,千田教授發現小早川秀秋打從布陣松尾山城開始,就已做好下山攻擊西軍的準備,顯示他極有可能在關原之戰開打前就已打定主意加入家康陣營。

 

延伸閱讀

織田・德川聯軍得以在「設樂原之戰」擊破武田軍的祕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時空偵探 的頭像
    時空偵探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