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各位對日本戰國時代(1467-1590)的歷史感興趣,您應該聽過開創江戶幕府的初代將軍德川家康,曾在「本能寺之變」爆發後從堺(大阪府堺市)穿越伊賀(三重縣)逃回領國三河(愛知縣)的故事,史稱「神君伊賀穿越」

 

《怎麼辦家康》描繪家康一行人籌劃撤回領國的場景。.png

家康一行人在「本能寺之變」後籌劃撤回領國。(圖片來源:《怎麼辦家康》)

 

話雖如此,近年有研究者主張德川家康當年逃回領國的路線其實是通過大和(奈良縣)而非宇治田原(京都府),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江戶幕府官方史書《德川實紀》的記載,德川家康是在接受織田信長安土城的招待、於參觀堺的期間聽聞發生「本能寺之變」的情報,隨即冒著可能遭遇明智軍或在地武裝勢力攻擊的風險,迅速規劃返回領國的撤退行動。

關於此次的撤退路線,主流說法「伊賀穿越」認為家康是從宇治田原經過信樂(滋賀縣)、伊賀,接著自伊勢灣走海路返回領國。這個說法主要來自與家康同行的石川忠總留下的〈石川忠總留書〉等資料。

另一方面,奈良縣香芝市的歷史作家上島秀友先生(68 歲)在兩年前出版的《本能寺之變:神君伊賀穿越的真相》(暫譯),主張家康當時的撤退路線其實是通過大和。

 

提出「大和路線說」的上島秀友先生。.png

提出「大和路線說」的上島秀友先生。(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至於上島先生提出上述假說的依據,則是德川家康孫子松平忠明(大和郡山藩主)寫的《當代記》。

值得注意的是,德川家康在本能寺之變後,曾經發給筒井順慶竹村九兵衛(道清)等 5 人感狀(評價軍功的文書),內容提及對他們協助穿越大和的感謝之意。

另外,江戶幕府彙整大名及旗本系譜的《寛政重修諸家譜》,記載了竹村九兵衛因為擔任嚮導協助家康通過連接大阪府與奈良縣的竹內峠,事後被破格拔擢為石見銀山奉行。

對此,上島先生引用家康書信、奉大和郡山藩主之命編纂的《大和記》、在地史料等指出穿越竹內峠之後,接著可以通過八木、芋峠抵達高見峠,再經由奈良縣宇陀市通往伊賀。

 

「神君伊賀穿越」的通說路線和大和路線。.png

「神君伊賀穿越」的通說路線和大和路線。(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不過,上島先生也強調他並非否定確實有德川家臣從宇治田原經過信樂再到伊賀的說法,而是指出家康及一部分家臣當時可能是走大和路線逃回領國。

附帶一提,上島先生點出宇治田原一帶當時是由明智光秀轄下城主管理,所以朝著該地前進無疑是跳進明智軍的勢力範圍。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時走宇治田原路線的德川家臣可能是用來擾亂明智軍的佯動部隊,而家康本人則很可能是走離宇治田原較遠的大和路線。

 

延伸閱讀

《乙夜之書物》:解讀「本能寺之變」的全新史料

 

arrow
arrow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