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各位對日本鎌倉時代(1185-1333)的歷史感興趣,您或許知道當時的日本曾經兩度面臨元朝的攻擊,史稱「元寇」或是「蒙古襲來」

 

眾所皆知,元朝這兩次入侵都因為遭遇猛烈的暴風雨,導致不少船隻沉沒於今日長崎縣松浦市的鷹島外海。

 

鎌倉軍隊與元朝軍隊海戰場景。.jpg

描繪鎌倉軍隊與元朝軍隊海戰場景的繪卷局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自從 1980 年代開始,日本的研究團隊便陸續對鷹島海域展開調查,進而在 2011 年確認沉沒船隻的形體。

其後,日本政府一面將該海域以「海底遺跡」的身分指定為史蹟,更在松浦市設立水中考古學研究中心,致力投入沉船研究及相關活用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有關機構不但與當地的漁業協同組合簽訂合作協定,還在本月 1 日從 20 公尺深的海底打撈起一個殘存部分長達 1.7 公尺的蒙古軍船木錨,並將由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予以保管!

 

於鷹島海域發現的蒙古軍船木錨。.png

於鷹島海域發現的蒙古軍船木錨。(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浮上海面的蒙古軍船木錨。.png

浮上海面的蒙古軍船木錨。(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想要保存海中文化財必定會遇到的一大難題,在於如何處理木材因為浸泡海水而帶有的鹽分。

先前,研究者在進行木材脫鹽過程中,常會使用一種稱為「聚乙二醇」的物質,後來卻意外發現木材會隨著時間經過而變形,而且釘子等鐵製品會跟聚乙二醇產生化學反應而劣化。

是故,執行團隊此次改用海藻糖取代聚乙二醇的角色,據說能夠大幅縮減脫鹽所需的時間。

另一方面,由於鷹島外海的海中能見度不高,想要把蒙古沉船直接轉化爲觀光資源存在著不小的難度,未來可以如何加以活用還需要投入心力持續研究摸索。

 

延伸閱讀

海面下的艦隊:透過水下考古重見天日的二戰沉沒軍艦

 

arrow
arrow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