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各位對日本的忍者文化感興趣,您或許聽過被稱為「忍者之里」的三重縣伊賀市。
最近,當地的上野圖書館挑選了該館收藏的 10 件忍者及忍術相關史料,舉辦了小規模的「忍者書物」特展!
浮世繪師葛飾北齋筆下的忍者。(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說到上野圖書館舉行這檔展覽的契機,源自當地正在進行將忍者與俳聖松尾芭蕉(伊賀國出身)關聯資料加以數位資料化的工作。
是故,該市便趁著數位博物館正式營運的機會,推出這檔有趣的小型展覽。
說到本次展覽公開的資料,包含搜羅伊賀甲賀忍術精華的《萬川集海》(號稱「三大忍書」之一)、以問答形式寫成的《忍問答 和漢由来之章》、記述織田信長出兵攻打伊賀由來的《校正伊亂記》,還有以大盜石川五右衛門作為主角的長篇小說《賊禁秘誠談》。
在這些資料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以圖示講解逮捕道具及照明用具製作方式的《伊賀流忍術隠火之卷》。
《伊賀流忍術隠火之卷》。(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即便我們距離忍者的時代已經有數百年之遙,仍能透過這些書籍遙想這些「影子軍團」在事件幕後奔走活躍的身影!
2022 年 4 月 17 日追記:
說到「忍者」這個職業,即便我們透過《火影忍者》或《鬼滅之刃》等作品對其略知一二,還是必須承認現階段的認知仍然相當有限。
對此,在NHK大河劇《真田丸》負責時代考証工作的歷史學者平山優指出,現今在全球赫赫有名的「忍者」,一開始原本叫做「忍」或「忍之者」,直到昭和 30 年代(1955-1964)才以「忍者」之名為世人所知。
平山優。(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說到忍者的工作,主要負責在敵境搜集情報、從事游擊戰,或是在國內監視造反行動等各式任務,有點類似今天的特殊部隊或祕密警察。
眾所皆知,忍者最活躍的時期是距今四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1467-1590)。
不同於世人的想像,忍者並不認為逃跑是羞恥之事,如江戶時代(1603-1868)的忍術傳書《萬川集海》便提及忍者的首要任務是活著將情報帶回去。
《火影忍者》主要角色之一旗木卡卡西。
關於忍者的起源,目前主要認為來自因饑饉或天災而離開故鄉的盜匪。不同於武士可以透過立功獲得領地,忍者只能得到微薄的俸祿。
更糟的是,隨著戰亂之世宣告結束,忍者的工作也大幅減少,導致不少人最後只能回歸反抗體制的惡黨生活。
另一方面,江戶時代的歌舞伎與人形淨琉璃出現忍者能夠使用變換自在的忍術之印象,大正時代(1912-1926)甚至創造出「真田十勇士」的故事,進而在 1950 到 1960 年代掀起忍者熱潮。
如今,透過許多知名動畫的推波助瀾,「Ninja」早已風靡全球,堪稱無人不知的共通文化語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