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各位有在關注科技新聞,您或許聽過「3D列印」這項技術。

 

本月,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海南市的大崎觀音堂,迎來一尊利用 3D 列印製作而成的佛像複製品。

事實上,和歌山縣近十年來積極利用 3D 列印技術打造這類「替身佛像」,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到大崎地區的觀音堂,長年供奉一尊據說可以保佑海上安全、驅除災厄的「寶冠釋迦如來坐像」。

 

真正的「寶冠釋迦如來坐像」(左)與替身佛像。.png

真正的「寶冠釋迦如來坐像」(左)與替身佛像。(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根據和歌山縣立博物館的說法,這尊高 35.7 公分、外表貼著金箔的銅製佛像,是製作於室町時代(1336-1573)的珍貴文物。

另一方面,跟真品幾乎一模一樣的塑膠製替身佛像,是縣立和歌山工業高校產業設計科的學生利用專業相機 360 度掃描原件,以電腦微調搜集而來的資料,再用 3D 列印技術加以輸出。

 

使用塑膠材料製作的佛像原型。.png

使用塑膠材料製作的佛像原型。(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接著,交給和歌山大學教育學部專攻美術教育的學生運用壓克力顏料,忠實呈現釋迦像的表情及佛像表面的金箔質感。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由和歌山縣立博物館主導的企劃,已經從 2012 年持續至今。

之所以推動這個看似奇妙的點子,起因於該縣從 2010 年春季開始頻繁發生佛像遭竊的案件。

事實上,佛像失竊不單是文化資產界的損失,對於當地的信徒來說亦是相當過分的精神打擊。

是故,縣立博物館決定將佛像真品收藏於館內,並獲得和歌山工業高校與和歌山大學的協助,目前已經把 15 間廟宇共 29 尊佛像更換為替身佛像。

 

2021 年 2 月 2 日追記:

 

假如各位喜歡逛美術館或是博物館,您或許聽過某些機構會用複製品代替真品展出的作法。

上個月底,位於日本和歌山縣的「和歌山縣立博物館」,推出一檔名為「佛像與地域」的特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檔展覽不但展示了該縣境內被諸多寺社祭拜的 81 尊佛像,還同時公開外觀與真品幾乎完全相同的佛像複製品!

 

佛像真品(右)與複製品。.png

佛像真品(右)與複製品。(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說到本次展覽的話題作品之一,是有田川町的法福寺流傳至今的「觀音菩薩立像」。

這尊製作於平安時代(794-1185)的佛像,本來是距離法福寺約3公里遠的另一間寺廟所供奉,不料該寺卻在明治時代(1868-1912)廢寺,使得觀音菩薩立像從而移祀至法福寺。

為了防範這些佛像發生失竊意外,和歌山縣立博物館於數年前,便著手推動製作複製品替換真品的活動。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想法,原因在於當地居民逐漸高齡化,連帶導致寺社的日常管理變得益發困難。

有鑑於此,和歌山縣立博物館便與當地學校攜手合作,由和歌山縣立和歌山工業高校的學生負責利用 3D 列印製作造形,再交由和歌山大學的學生使用壓克力顏料加以裝飾,最後完成幾乎沒有破綻的佛像複製品。

面對層出不窮的佛像竊案,館方人員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持續守護對於當地民眾具有重要意義的珍貴佛像。

 

延伸閱讀

封印600年的超迷你佛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時空偵探 的頭像
    時空偵探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