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論各位有沒有看過日本人氣動漫《鬼滅之刃》,相信您一定知道這部作品是以大正時代(1912-1926)的日本作為舞台,描述主角竈門炭治郎為了讓變成鬼的妹妹禰豆子變回人類,因而與鬼戰鬥的黑色奇幻故事。

 

故事一開始,炭治郎和禰豆子前往淺草,並在當地遇見大魔王鬼舞辻無慘

在這場命運的相會之前,炭治郎對初次看到的都市風景大感驚奇,故而連連發出「明明是晚上卻這麼亮」、「建築物好高」等驚嘆。

 

初次看到繁華都市的炭治郎。.png

初次看到繁華都市的炭治郎。(圖片來源:《鬼滅之刃》)

 

話說回來,在大正時代照亮淺草、讓炭治郎驚呼連連的電燈,究竟長什麼樣子呢?

大約 100 年前,日本各地陸續出現宛如花朵一般用燈罩包住燈泡的「鈴蘭燈」。

不過,江戶東京博物館(東京都墨田區)的沓沢博行學藝員表示,淺草的仲見世要到 1931 年才首度使用鈴蘭燈。換句話說,炭治郎前往淺草的時候,當地仍然使用沒有燈罩的白熾燈。

 

1924年的淺草公園六區。.png

1924年的淺草公園六區。(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另一方面,讓炭治郎發出「建築物好高」驚呼的對象,是淺草當時的知名地標「凌雲閣」

這座使用紅磚打造而成的 12 層建築,也被稱為「淺草十二階」。

談到開業於 1890 年 11 月的凌雲閣,一度是日本最高的建築物,所以這棟建築不但裝設了國內第一台電梯,更擁有可以俯瞰市區的展望台,故而大受民眾歡迎,可惜後來因為 1923 年的「關東大震災」而倒塌。

 

以凌雲閣與淺草國技館為主題的明信片。.png

以凌雲閣與淺草國技館為主題的明信片。(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使炭治郎眼花撩亂的「大都市」淺草,是日本自江戶時代(1603-1868)至二戰結束前最大的繁華街區。

附帶一提,對於前往日本旅遊的外國觀光客來說,淺草絕對是必去景點之一。

根據日本政府統計,2016 年共有 2400 萬名外國遊客來日本觀光,其中高達 500 萬人去了淺草,堪稱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觀光勝地。

說到淺草最醒目的地標,就不能不提懸掛了巨大燈籠的淺草寺雷門

事實上,  就連幕末知名浮世繪師歌川廣重都曾以雷門為主題,在「名所江戶百景」這個系列描繪了《淺草金龍山》這幅版畫,由此可見雷門在當時就已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話雖如此,就在歌川廣重完成這件作品九年之後,雷門卻因為 1865 年的「田原町大火」而付之一炬,並且直到二戰結束前都尚未重建。

是故,炭治郎和禰豆子在淺草寺一帶閒逛時,畫面中的仲見世通並沒有雷門的身影,由此可見作者在創作相關場景時,曾經仔細做了時代考証工作。

 

《鬼滅之刃》描繪的仲見世通。.jpg

《鬼滅之刃》描繪的仲見世通。(圖片來源:《鬼滅之刃》)

 

描繪雷門尚未重建的彩色明信片。.png

描繪雷門尚未重建的彩色明信片。(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在《鬼滅之刃》時間軸的四十年後,淺草寺住持拜訪了松下電器產業(Panasonic前身)的創業者松下幸之助,請他慷慨解囊協助重建雷門。

想不到松下先生不但豪爽答應提供數千萬日圓,還要求寺方不要公開他有捐款一事。1960 年,消失近百年的雷門終於浴火重生,進而成為外國人耳熟能詳的「日本門面」。

附帶一提,我在前天曾和大家說到使炭治郎發出「建築物好高」驚呼的對象,是淺草當時的知名地標「凌雲閣」

由於凌雲閣後來毀於 1923 年的「關東大震災」,從而可以推斷《鬼滅之刃》描寫的世界觀,是發生震災之前的大正日本。

眾所皆知,淺草現在隸屬於東京都的台東區

說到「台東」這個名字的由來,源自 JR 上野站朝向上野公園一帶,是個名叫「上野台」的高地。

1947 年,日本政府將上野「台」和其「東」邊的低地合併成一個新的行政區,遂把其命名為「台東區」。

值得注意的是,淺草自江戶初期到二戰結束後長達三百年的時間,一直都是日本國內最繁榮的街區。說到讓淺草大為繁盛的關鍵人物,就不能不提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

 

大正時代以淺草仲見世為主題的明信片。.png

大正時代以淺草仲見世為主題的明信片。(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自古以來,東北方被認為是惡鬼出入的「鬼門」,故而德川家康在江戶城的東北方上野地區,興建了當時最大的寺院寬永寺

與此同時,一樣位於鬼門方位的淺草寺,則是早在 628 年就已落成,從鎌倉幕府時期就被視為官方的祈願所,故而家康便依循慣例持續庇護淺草寺。在江戶幕府的支持下,淺草寺周邊很快就變成江戶最熱鬧的地區。

對於信仰極為虔誠的「江戶之子」來說,淺草寺及附近的大黑堂(財富福德)、惠比壽堂(買賣繁盛)、地藏堂(兒童守護神)、藥師堂(治癒疾病)等寺院,堪稱能夠保佑所有煩惱的祈願聖地。

即便幕府後來不再支援淺草寺的修建費用,這間寺廟仍然擁有廣大信徒的熱烈支持,也讓淺草得以持續繁榮發展。

說到江戶幕府的權力中樞「江戶」這座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金錢流動進出。

其中,尤以「魚河岸」日本橋、「芝居町」猿若町、「色街」吉原三地最引人注目,而猿若町與吉原都位於淺草境內,不難想見淺草當時的繁榮程度。

事實上,淺草之所以如此熱鬧繁華,關鍵之一在於江戶幕府 1620 年於淺草靠隅田川一帶,設置了儲藏稻米的「淺草御藏」

眾所皆知,江戶時代的武士領取稻米而非貨幣充當薪水。是故,幕府每年會向農民徵收稻米作為年貢,再逐一分配給轄下的各級武士。

話雖如此,武士一家並非僅憑稻米就能生存,還需要將一部分的稻米換成貨幣,以便取得生活其他必需品,促使米倉附近出現許多協助將米換成錢的仲介業者。

這些仲介業者藉由米錢兌換工作,逐漸累積龐大的財富,進而讓淺草地區越發繁榮熱鬧。

接下來,來到淺草的炭治郎與禰豆子,很快就因為淺草公園六區的喧譁吵雜而感到眼花撩亂。

 

《鬼滅之刃》描繪的淺草公園六區。.png

《鬼滅之刃》描繪的淺草公園六區。

 

大正時代以淺草公園六區為主題的明信片。.png

大正時代以淺草公園六區為主題的明信片。(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六區」其實是明治維新之後才出現的產物。

1873 年,明治政府不但將淺草指定為日本最早的五個公園之一,還將淺草公園分成六個區域:大家耳熟能詳的淺草寺屬於一區,仲見世周邊為二區,花屋敷是五區;至於炭治郎和禰豆子前往的六區,則是擁有許多電影院和劇場的繁華街。

事實上,在淺草公園六區尚未出現的江戶時代,淺草最繁榮的鬧區是在淺草寺北側的「奧山」一帶。

由於奧山有許多提供香客休憩的茶屋、土產店及觀賞雜耍的店家,故而成為信徒參拜完淺草寺接下來的絕佳去處。

到了江戶晚期至明治初期,當地消防隊「を組」首領新門辰五郎決定對奧山進行整頓,促使當地人潮轉移到淺草公園六區,也就是現在的淺草豪景飯店東側周邊。

 

大正時代的淺草公園六區。.png

大正時代的淺草公園六區。(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治時代開始整頓這塊土地以前,這裡曾是江戶幕府避免發生火災延燒到淺草寺,作為「防火地」之用而刻意保留的田地。

此時,明治政府為了建設「公園六區」,終於將這些田地予以填平。話雖如此,要填平這麼廣大的田地,需要大量的砂石才有辦法做到。

為此,政府不但從現在清洲橋(1928 年竣工)下方的河中沙洲挖取沙土,還在淺草寺西側挖掘一座被稱為「瓢簞池」的人工池,並將挖出的沙土作為打造公園六區的原料。

 

《鬼滅之刃》描繪的瓢簞池與凌雲閣。.jpg

《鬼滅之刃》描繪的瓢簞池與凌雲閣。(圖片來源:《鬼滅之刃》)

 

二戰結束後,曾經兩度拯救淺草寺的瓢簞池遭到填平,現在變成販售賽馬券的建築物,僅能從不遠處的「淺草瓢通商店街」之名遙想當年的風貌。

以日本第一間電影院「電器館」為首,淺草公園六區不但擁有許多表演歌劇、武戲、雜技的店家和餐廳,還有被稱為「淺草十二階」的高層建築凌雲閣。

依照當時的規定,凌雲閣無法在公園範圍內營造,而是建在與六區相隔一條街道的北側地帶。

這棟開業於 1890 年的高樓,底部是少見的八角形,高度約為 60 公尺(相當於 20 層樓高)。此外,凌雲閣的 1 到 10 樓為紅磚打造,11 至 12 樓則是木造結構。

當時,凌雲閣號稱是日本最高的建築物,據說登樓者可以遠望富士山、筑波山乃至箱根、日光等地,也讓它和六區堪稱遊樂的最佳去處。

值得注意的是,《鬼滅之刃》動畫參考了大正時代的明信片描繪淺草公園六區,卻對畫面中的細節做了微妙的改動。

 

大正時代描繪淺草公園六區電影街的彩色明信片。.png

大正時代描繪淺草公園六區電影街的彩色明信片。(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舉例來說,明信片中寫著「檜山實記 相馬大作」的旗幟被改成「宗谷大作」;「佐倉宗五郎」則變成「淺倉愁次郎」。

說到「相馬大作」其人,為江戶時代後期企圖暗殺津輕藩主的首謀者下斗米秀之進使用的假名,事敗之後被處以「獄門」(斬首後曝曬頭顱)之刑。

由於這則故事獲得廣大江戶民眾的同情,多次被改編為小說、舞台劇、電影等作品。如今,東京的谷中靈園(台東區)和曾作為刑場的小塚原回向院(荒川區)還分別留有相馬大作的招魂碑與供養碑。

話說回來,《鬼滅之刃》主角炭治郎正是在人山人海的淺草公園六區遇見最大的敵人鬼舞辻無慘,但是鬼舞辻無慘卻避免在人群中與炭治郎戰鬥,選擇讓路人變成鬼以轉移炭治郎的注意力,再趁著警察趕來抓住炭治郎時消失無蹤。

 

炭治郎最大的敵人鬼舞辻無慘。.jpg

炭治郎最大的敵人鬼舞辻無慘。(圖片來源:《鬼滅之刃》)

 

附帶一提,故事裡的警察之所以能馬上抵達現場,原因在於當地從大正時代至今真的有間警察局,由此可以看出本作對於細節處的巧妙安排。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還記得炭治郎在淺草公園六區跟丟鬼舞辻無慘之後,回到烏龍麵攤與妹妹禰豆子會合。

 

《鬼滅之刃》中出現的烏龍麵攤位。.png

《鬼滅之刃》中出現的烏龍麵攤位。(圖片來源:《鬼滅之刃》)

 

現在一提到東京,很多朋友或許會覺得蕎麥麵烏龍麵更能代表當地的麵食。

不過,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東京,烏龍麵的人氣一度超越蕎麥麵,無怪以大正時期為舞台的《鬼滅之刃》會出現烏龍麵的攤位。

眾所皆知,東京在將近 100 年前,曾經發生造成 10 萬人以上死亡或失蹤的「關東大震災」(1923 年)

震災過後,在《鬼滅之刃》也有出場的紅磚建築凌雲閣(淺草十二階),其八樓以上樓層攔腰折斷,迫使日本政府後來不得不以爆破方式拆毀凌雲閣,也讓這棟淺草地標就此灰飛煙滅。

另一方面,與淺草隔著隅田川、位於墨田區兩國的陸軍被服廠遺跡,則是在震災當時發生最嚴重的災情。

陸軍被服廠遺跡坐落 JR 兩國車站北側,江戶時代曾是幕府用來保管竹材的設施「御竹藏」所在地,進入明治時代則變成製作陸軍軍服的被服廠。

就在關東大震災之前,日本政府拆除被服廠,決定將該地營建成公園。

因此,許多民眾在震災發生後,便用板車帶著家當逃往被服廠遺跡休息,卻因為火災延燒到該地,加上難民的家當成為助燃物,隨即引發猛烈的火龍捲,進而造成無處可逃的 3 萬 8 千名災民不幸死亡。

 

關東大震災時發生的火龍捲示意圖。.jpg

關東大震災時發生的火龍捲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根據統計,舊東京市在關東大震災去世的人數大約 7 萬人,亦即超過一半以上的犧牲者都長眠於被服廠遺跡。事後,日本官民在此建立東京都慰靈堂,現在則成為横網町公園。

附帶一提,震災發生時有多達 7 萬名災民逃到淺草公園。據說,這些民眾為了避免火勢燒向淺草寺,因而使用了在《鬼滅之刃》登場的瓢簞池池水進行滅火工作。

 

震災發生後的淺草寺境內,出現許多露天攤販,而本堂則變成救護所。.png

震災發生後的淺草寺境內,出現許多露天攤販,而本堂則變成救護所。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想不到就在二十多年後,曾在關東大震災惡火守護淺草寺的瓢簞池,竟然又救了淺草寺一次⋯⋯

1951 年 10 月,東京都廳將自明治初年劃為「淺草公園」的土地還給淺草寺。當時,淺草寺正因為二戰晚期的「東京大空襲」而被燒成一片荒原。

為了重建遭到燒毀的本堂,淺草寺將明治時期開鑿的瓢簞池予以填平,並且出售這塊土地作為重建本堂的資金。

說到這裡,淺草寺的主神是被稱為「秘佛中的秘佛」的聖觀世音菩薩。據說,這尊佛像從 645 年後就再也沒有人看過本尊。

1945 年 3 月 10 日,淺草寺因為「東京大空襲」導致建於江戶初期的本堂被毀。話雖如此,寺方早就將秘佛收藏於佛龕,並將其埋藏於地下 3 公尺的土中,最後幸運逃過一劫。

戰後,寺方立即搭建用來安置秘佛的臨時本堂。對於淺草當地的信徒來說,能在戰火下流傳至今的淺草寺本尊,堪稱焦土之上的希望之光。

 

重建中的淺草寺本堂(後方)及臨時本堂。.png

重建中的淺草寺本堂(後方)及臨時本堂。(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附帶一提,當時建造的臨時本堂後來在平成時期移築至現在的本堂西側,也就是今天的「淡島堂」

然而,曾經是日本最大繁華街的淺草,後來卻被新宿等繁華鬧區奪去地位,個中關鍵並不是前面提到的關東大震災或東京大空襲。

事實上,淺草在關東大震災發生後不久便迅速復興。到了 1937 年,知名電影公司「松竹」甚至還在淺草開設了可以容納 4 千名觀眾、號稱東洋第一的大型劇場「國際劇場」

 

昭和30年代左右的國際劇場。.png

昭和30年代左右的國際劇場。(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若要探討淺草是從何時開始衰退,最根本的原因或許是電視普及與娛樂多樣化。

隨著日本經濟進入高度成長期,劇場、電影院的機構變得越發門可羅雀,也讓繁華的淺草逐漸被新宿、澀谷等地取代。

2012 年 10 月 21 日,淺草最後一間電影院宣布閉館,也讓當地自 1903 年開設日本第一家常設電影院「電氣館」以降,維持百餘年的電影火苗就此熄滅。

 

延伸閱讀

淺草寺初代雷門大燈籠的題字居然不是雷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時空偵探 的頭像
    時空偵探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