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美國歷任總統當中,喬治・H・W・布希(George H. W. Bush)堪稱是「成也經濟,敗也經濟」的代表人物。

 

 

1988 年,他以著名的「 聽好了,不加稅」宣言打贏總統大選,並在波斯灣戰爭、冷戰等重大事件領導美國邁向勝利,成功把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提升到嶄新高度。

另一方面,布希為了改善龐大的財政赤字,被迫違背不加稅的承諾,卻仍然無法重振國內的低迷景氣。

到了 1992 年,競選對手比爾·柯林頓 (Bill Clinton)抨擊他過度輕忽經濟議題,甚至推出「笨蛋,問題在經濟」作為競選口號。

最後,布希便以 202 張選舉人票的巨大差距黯然退場。

 

1993年,柯林頓於白宮接見老布希(中)、卡特(右)兩位前總統。.jpg

1993年,柯林頓於白宮接見老布希(中)、卡特(右)兩位前總統。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關於經濟這回事,相信大家都聽過「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這句話,用來形容金錢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不過,想要弄清楚金融體系如何發展成現在這副模樣,我們不能僅僅關注臺灣的經濟現況,還要進一步瞭解當前的國際局勢。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各地區的經濟活動逐漸整合進國際市場,導致世界各國越發休戚與共。是故,一旦發生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幾乎所有國家及其人民都無法完全置身事外。

話雖如此,多數民眾並不具備經濟學的專業知識,我們也未必熟悉國際局勢的發展和走向。

有鑑於此,本書作者洪椿旭先生透過金錢的角度解析近代歷史進程,嘗試幫助讀者釐清許多關鍵事件背後的經濟邏輯。

就以大家耳熟能詳的「工業革命」來說,很多朋友知道中國的社會總生產量曾經長期領先西方國家,卻不清楚為何工業革命發生在相隔萬里的英國而非中國。

對此,本書精闢地指出英國之所以出現工業革命,在於當地工資相對昂貴,資本家有充分的動機研發機器設備,以減少對於人工的依賴。
與此相對,同時期的中國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以透過長時間、高強度的勞動實現經濟增長,故而缺少生產機械化的強大誘因。

又以三十多年前的日本泡沫經濟為例,本書詳細分析了 1985 年的《廣場協議》如何對日本的匯率、股市和房地產造成影響,接著闡述日本的中央銀行在危機發生時,採取哪些錯誤的財政政策,終於讓日本陷入長期不景氣的泥淖。

 

1989年,三菱地所用高達8億4千6百萬天價(相當於1200億日圓),買下紐約的洛克斐勒中心。.JPG

1989年,三菱地所用高達8億4千6百萬天價(相當於1200億日圓),買下紐約的洛克斐勒中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看在今日的國人眼中,無疑具有強烈的警世意義。  

身處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時代,我們不時會發出「錢變薄了」的無奈喟嘆。

即使金錢並未是解釋日常生活乃至國際局勢的唯一答案,一味無視經濟邏輯,則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思考窠臼。

相較於多數學者習慣用艱深難懂的術語和圖表解釋經濟現象,本書透過大家熟悉的歷史事件講解其背後的經濟邏輯,幫助我們搞懂甚至預測現代經濟的發展趨勢,誠摯推薦給關注金融體系或是國際局勢的讀者朋友。

 

本推薦序收錄於洪椿旭著,《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史》,台北:大是文化,2021。

 

 

 

arrow
arrow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