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日本近年隨著少子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逐漸放寬外籍勞動者的居留資格,也讓前往日本工作的外國人士迅速增加。不過,各位可能不知道現在極度缺乏勞動力的日本,在一百多年前其實是個人口過剩的勞力輸出國!
在距離神戶港不遠處,有個名為「海外移住與文化交流中心」的特別機構,坐落於被稱為「移住坂」的山腳區域。
事實上,這座交流中心的前身,是開設於 1928 年的「國立移民收容所」。根據統計,日本當時約有 20 萬名想移居海外者在這裡短期停留,接著在神戶登船前往巴西等國從事開墾。
鼓吹移民巴西的宣傳海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回顧日本人移民巴西的歷史,可以從 1908 年有 781 人搭乘笠戸丸出航開始說起。當時,日本國內因為日俄戰爭後的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另一方面,巴西則是因為廢除奴隸制度,致使莊園主希望引進大批勞動力幫忙照顧農場。
有鑑於此,日本政府除了補助船費獎勵人口移出,更在神戶設置國立移民收容所,作為人們搭船前的短暫停留據點。
值得注意的是,日後以知名作家身分活躍於文壇的石川達三,也在 1930 年搭上前往巴西的移民船,其後更依據自己在收容所的親身經驗完成小說作品《蒼氓》,於 1935 年成為第一屆「芥川龍之介賞」得主。
1930 年,在巴西進行開墾工作的石川達三。(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其後,前往巴西的移民潮雖然一度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中斷,卻又在 1952 年因為大批士兵退伍及海外回國的「引揚者」造成人口激增,使得日本政府再次鼓勵人民移居海外。
然而,由於政府的宣傳口號與開墾現場存在著巨大落差,致使這批海外移民嘗盡了異地生活的苦楚與辛酸……
近二十年前,作家垣根涼介先生走訪巴西和哥倫比亞共 25 個城市與地區,並訪問許多戰後移居當地的日裔移民,終於完成以移民南美的日本人作為主題的歷史小說。
垣根先生認為,在南美地區墾荒的實情,完全迥異於日本政府宣傳的美好想像。事實上,開墾區不僅經常被亞馬遜河的河口湧潮(pororoca)沖毀,許多移民更因為染上傳染病而埋骨異鄉。然而,理應知道開拓狀況的日本政府,卻仍然將日本移民持續送往當地,實可說是拋棄人民於不顧。
昔日移民者在等候移民船時,曾在神戶的國立移民收容所短暫停留居住。(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1990 年,日本政府為了解決泡沫景氣導致的人手不足問題,決定修改《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放寬日裔移民的就業與居留限制,連帶吸引一批移居南美的日裔後代返回日本工作定居。
即便如此,日本政府對待外籍勞動者的態度絕對稱不上親切和善。根據 1990 年抵達日本、目前在武藏大學任教的 Angelo Ishi 教授表示,有很多前往日本工作的外籍人士被雇主視為容易拋棄的勞動力,因而經常遭遇非人道的對待。若是真心接納這些移民,消除制度與心靈的隔閡堪稱必須重視的首要任務。
反過來說,日本乃至於同樣擁有許多移工的台灣,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這些外籍勞動者了呢?
2021 年 8 月 6 日追記:
二次大戰期間,位於巴西的港口城市桑托斯(Santos)發生 585 戶日裔移民因為被當政者視為敵方間諜,因而被逐出家園的悲劇事件。
為了爬梳這段過去的來龍去脈,日本電影導演松林要樹(42 歲)花費了四年時間,終於在最近推出《沖繩・桑托斯》這部紀錄片。
松林要樹導演。(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松林導演認為這部電影不只是講述過去的歷史,亦是現在的日本必須留意的重要課題。
回顧二戰晚期,加入同盟國陣營的巴西越發敵視來自軸心國的移民,終於在 1943 年 7 月 8 日要求住在桑托斯的日裔和德裔移民於 24 小時內即刻離開。
在這批後來遷徙至內陸地區的日裔移民當中,約有六成來自沖繩,因此成為這部電影的片名來源。
2015 年,松林導演透過文化廳的「新進藝術家海外研修制度」前往巴西聖保羅進修,並於造訪桑托斯的日本人會館時,發現七十多年前遭到驅逐的移民名冊,進而開始《沖繩・桑托斯》的拍攝工作。
當時遭到巴西當局驅逐的移民名冊。(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說到《沖繩・桑托斯》的主軸,莫過於「不寬容」與「社會隔閡」兩大重點。即便現在的時空背景已經和當年完全不同,相信這部電影背後蘊含的關懷仍能帶給我們深刻的體認與反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