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想,筆者這次旅行幾乎是一直往外縣市移動,至今還沒出現投宿隔天待在同一個市區走訪取材的例子。是故,今天的目的地「出島」距離投宿旅店僅有不到十站路面電車站的距離,使得筆者著實可以睡個好覺再悠閒出發。

 

 

如果各位對日本歷史有所認識,您或許知道德川幕府直到 19 世紀中葉被迫開國以前,曾經實施長達兩百餘年的「鎖國」政策。當時,幕府只准許中國荷蘭商人前來通商,並且只能在長崎的特定地區居住活動。其中,荷蘭人的居留空間便是由幕府特意打造、僅以一座橋梁連接本土的人工島嶼「出島」

 

IMAG3357.jpg

外觀呈現扇形,僅以一座橋樑與本土相連的人工島「出島」。

 

IMAG3361.jpg

於前年完成重建的「出島表門橋」。

 

值得注意的是,在幕府的「鎖國」禁令之下,荷蘭商人只有獲得允許才能離開出島進入日本本土;另一方面,原則上只有幕府官員或在出島工作的人員才能出入這座「國立監獄」(日耳曼學者 Engelbert Kämpfer 語)。不過,隨著幕府遭到歐美列強硬是敲開國門,原本用來隔離外國人的出島也喪失了存在意義,終於在明治時期因應港灣改修工程而日益失去原貌。

到了二戰結束後,長崎市政府開始進行出島的復原整備工程,不只在這塊地區展開挖掘調查與修復石垣,更陸續重建荷蘭船員的居住、社交、倉庫等空間。如今,出島地區已經變成利用多棟建築介紹當地歷史的大型展示空間。若是大家對日本在鎖國時期的對外關係感興趣,很值得在這裡花上半天好好了解出島的歷史沿革喔。

 

IMG_6206.JPG

今日的出島街道。

 

IMG_6174.JPG

荷蘭船員的宴會空間。

 

IMAG3355.jpg

據說是長崎名產的ミルクセーキ。

 

認真逛完出島所有開放的建築空間,時間也來到下午五點出頭。眼見天色即將轉暗,筆者便加快腳步前往隔壁的「唐人屋敷遺跡」。事實上,這裡在幕府鎖國時期曾是中國人的居住區域。相較於荷蘭商人被隔絕於海上的出島,幕府對於大多並非基督徒的中國人管制顯得寬鬆許多。

附帶一提,唐人屋敷在日本開國後因為中國居民慢慢移居現在的「長崎新地中華街」一帶而日漸荒廢,目前只剩下明治時期整修改建的土神堂觀音堂天后堂福建會館等建築物保留下來。倘若大家參觀完出島還有時間,也可以一同走訪這些與華人移民史密切相關的歷史景點喔!

 

長崎新地中華街北門.jpg

具有濃厚華人風格長崎新地中華街北門。

 

土神堂.jpg

 

充滿寂寥感的土神堂。

 

IMAG3379.jpg

arrow
arrow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