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各位喜歡觀賞棒球賽事,您或許知道臺灣的棒球文化源自日治時期,而日本人則將棒球稱為「野球」。
回顧日本人接觸野球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一百五十年前,野球這項運動從美國正式傳入日本。話說回來,大家是否想過究竟是誰將「Baseball」翻譯成「野球」這個名詞呢?
位於日本德島縣西部的脇町高校境內,有一座高達 3 公尺的石碑,上頭不但刻著「中馬庚先生野球之碑」等字,還寫著「舊脇中第四代校長中馬庚先生是日本學生野球之父,亦為替野球命名之人」這樣的內容。
脇町高校的「中馬庚先生野球之碑」。(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根據 1996 年發行的《脇町高校百年史》,中馬庚於 1870 年生於鹿兒島縣,其後畢業於第一高等中學校(後來的舊制一高)、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前身)等校,並以教育者之姿於 1915 年擔任脇町中學(脇町高校前身)的校長。
就讀第一高等中學校期間,中馬庚非但以二壘手身分活躍於球場上,更利用練習的空檔解說及翻譯野球規則。
中馬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894 年,他在脇町中學Baseball部的部史率先將英文的「Baseball」翻譯成「野球」一詞,理由則是因為野球這項運動是在原野上玩球(Ball Play in Field)的緣故。
其後,中馬庚又在 1897 年出版了面向一般大眾的《野球》這本專門書,而日本大眾便在他的潛移默化下逐漸接受「野球」這個名詞。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過去一度認為將「Baseball」譯為「野球」的人,是明治時期(1868-1912)的著名俳人正岡子規(1867-1902)。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正岡子規(左)與知名演員香川照之飾演的子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坂上之雲)
眾所皆知,正岡子規在撰寫俳句時使用好幾個筆名,其中之一便叫「野球」(のぼーる)這個名字。
事實上,這個筆名來自子規的幼名「升」(のぼる),所以這裡的「野球」唸法不是「Yakyuu」而是「Noboru」。
另一方面,曾向子規學習野球的同鄉俳人河東碧梧桐,在〈子規的回想〉一文提到子規是最先把「Baseball」翻譯成「野球」的人,而這個論述也影響了知名小說家司馬遼太郎(1923-1996)。
其後,司馬遼太郎先是在小說《坂上之雲》(1969 年發行)介紹河東碧梧桐的說法,接著又在1970年的單行本寫到子規是將「Baseball」命名為「野球」的首倡者。
話雖如此,1987 年推出的《坂上之雲》文庫本卻修正了上述說法,僅宣稱率先命名「野球」者有正岡子規及中馬庚兩種說法。
提到中馬庚為何會在此時獲得世人注意,原因在於他的學生幸田昌三(已逝世)積極搜集野球相關史料,終於查出中馬才是最早的命名者,也讓他在 1970 年得以入選野球殿堂。
即便正岡子規並非「野球」一詞的命名者,他卻對野球的推廣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
早在就讀東京大學預備門時期,正岡子規便相當熱衷於野球這項運動。後來,他不但在 1889 年回鄉期間趁機推廣野球,還在報紙連載介紹「打者」、「走者」、「四球」、「飛球」這些日本直到今日都還在使用的野球用語,並且經常留下跟野球有關的俳句。
穿著野球制服的子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基於正岡子規等人的推波助瀾,野球現在堪稱日本的「國球」,而正岡子規也因為對於野球推廣具有巨大功勞,得以在 2002 年入選野球殿堂。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