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各位喜歡日本文化,您或許知道許多日本人習慣在除夕夜收看音樂特別節目「NHK紅白歌合戰」

 

眾所皆知,紅白歌合戰採取男、女歌手分為白、紅兩組對抗的進行方式。話說回來,這檔至今擁有 72 年歷史的長壽節目,當初為何會想出男、女歌手分組比賽的表演形式呢?

 

NHK紅白歌合戰Logo.png

NHK紅白歌合戰Logo。(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對此,著有《紅白歌合戰與日本人》一書的社會學家太田省一先生(61 歲),提出了相當有意思的深刻看法。

時間回到二戰剛結束的 1945 年,規劃紅白歌合戰前身節目「紅白音樂試合」的 NHK 年輕職員近藤積,曾在後來的文章提到「紅白」的基礎是性別(Sex)運動(Sports)速度(Speed)

當時,日本在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的占領下,正試圖從軍國主義社會轉向民主主義國家,開始強調不分男女都能平等參與政治,使得社會瀰漫著「男女平等」的時代氛圍。

按照近藤積的想法,兩性雖然在體育領域先天存在體力的差距,雙方在藝術領域則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因而決定從「男女平等」的角度出發,製作一檔別開生面的音樂節目。

值得注意的是,紅白音樂試合雖然只在 1945 年做了一期,其後卻在 1951 年衍生出第一屆紅白歌合戰。

起初,紅白歌合戰是正月播放的廣播節目,到了第四屆不僅將時段調整到除夕夜,還開始在電視上放送!

 

第二屆紅白歌合戰的司儀及紅組演出者。.png

第二屆紅白歌合戰的司儀及紅組演出者。(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作為電視節目,紅白歌合戰之所以充滿娛樂性,關鍵在於它是具有「運動」和「速度」特質的音樂節目。

早期,製作單位試圖讓節目像運動會那般熱鬧,非但設計了歌手入場行進、前年勝利隊伍交還優勝旗等環節,還要歌手們進行「選手宣誓」。

不像現在的紅白歌合戰競技意味逐漸變淡,當年雙方非常重視比賽的勝負,故而用心安排選手的出場順序、曲調的緩急等細節。

1980 年代前半,堪稱紅白歌合戰乃至歌謠曲的全盛時期。

當時,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在起居室擺一台電視,時常出現三代收看同一個節目、收聽同一首曲子的現象,也讓紅白歌合戰一度創下收視率超過 80% 的驚人紀錄。

1960 年代開始,日本社會流行被稱為「歌謠曲」的音樂類型,並且透過電視的音樂節目聯手打造許多熱門金曲。

不過,歌謠曲的熱潮到了 1980 年代晚期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先是以「平成歌姬」安室奈美惠為代表的「小室家族」,接著又有「國民團體」美譽的 SMAP 颯爽登場。

2003 年,紅白歌合戰首次打破不以歌手團體作為壓軸的潛規則,起用 SMAP 演唱當年熱門歌曲《世界上唯一的花》作為白組壓軸,堪稱跨時代的重大突破。

 

SMAP打破紅白歌合戰不以歌手團體作為壓軸的潛規則。.jpg

SMAP打破紅白歌合戰不以歌手團體作為壓軸的潛規則。

 

近年來,越來越多觀眾不是透過電視、而是藉由網路收看節目,加上音樂日益多元化,導致以前全國都能朗朗上口某些名曲的現象越來越難出現。

事實上,多元化不僅僅發生在音樂領域,就連男女二元的性別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促使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思考紅白歌合戰是否還有必要採取男女對抗的形式。

針對這個問題,太田先生認為不妨考慮放棄對抗形式,轉而採用純粹的音樂演出。

藉由在年底演唱好歌,帶領聽眾回顧今年發生的所有事情。這樣的節目路線,無疑會與既有的大型音樂節目做出明顯區隔。

 

米希亞於2019年的紅白歌合戰擔任紅組壓軸。.png

米希亞於2019年的紅白歌合戰擔任紅組壓軸。(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附帶一提,這種不以收視率為最優先考量的作法,或許也只有身為公共媒體的 NHK 有大膽嘗試的本錢。

 

 

延伸閱讀

甲子園球場為何會變成日本高中球兒嚮往的棒球聖地?

 

arrow
arrow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