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台灣的中學教育逐漸普及,為了與新成立的「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今台南二中,見圖一)加以區別,總督府中學校先是更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北中學校」;1922年(大正11年),配合總督府將學校移交給台北州廳(今監察院,見圖二)管轄,「台北中學校」又再次改稱「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學校」,簡稱「台北一中」。

 

台南州立第一中学校.jpg

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今日則改名「台南二中」。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台北州廳.JPG

日治時期的台北州廳,今日則變成監察院廳舍。

 

1945年(昭和20年)5月,美軍對台北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轟炸攻擊,史稱「台北大空襲」(見圖三)。不幸的是,距離「城中」不遠的台北一中,也遭到數枚砲彈命中,因而導致校舍嚴重損毀,無法繼續使用。

 

台北大空襲.jpg

「台北大空襲」受災圖。建中並未收於此圖,大約位於圖中「專賣局」的西南方。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同年10月,國民政府以戰勝國之姿,接收了台灣的治權。其後,政府考量台北一、三、四中原本主要招收日籍學生,台籍學生的人數相對較少;另外,三校原本就共同使用著一中的校舍,便將三間學校合併,更名「台灣省立台北第一中學」。在舊一中的紅樓建築修復完工以前,全校師生則暫時移到舊四中的校舍復課。

 

不過,政府將一、三、四中改制為新「一中」的舉動,卻引起了二中的學生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隨著日本政府退出台灣,以台籍學生為主體的舊二中,才應該具有成為新一中的資格。

 

最後,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決定不採數字命名的方式,另取「建國成功」之意,將一中改名「建國中學」,二中則更名「成功中學」(見圖四),才得以順利化解這次的爭議。

 

成功高級中学.JPG

今日的成功中學校門外觀。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1950年,建中的紅樓建築,終於正式修復完成。伴隨著建中學生的人數逐漸增加,除了另尋空地增建新校舍之外,原本的舊建築也面臨了改建的殘酷命運。1960-70年代,紅樓後方的兩層樓舊校舍與講堂便遭到拆除,另外興建四層樓高的教學大樓。

 

此後,台北市教育局又有意將建中紅樓完全拆除,另外建造空間更大的新校舍。幸好,在當時的校長黃建斌(1920-1997,亦是著名集郵家)先生的極力勸阻下,僅存的紅樓結構,才得以保存下來。

 

即便如此,營建單位在改建後方的新校舍之餘,卻又在紅樓牆面另外貼上了小面積的紅色磁磚,使得原有的紅磚設計頓失原貌。到了21世紀,建中校方藉著維修紅樓建築的機會,順勢拆下大部分的紅色磁磚,才得以恢復它應有的樣貌。

 

時至今日,建中仍然是大台北地區、乃至全台灣的明星高中之一。據說,至今仍有不少成功中學的學生,對建中保持著相當強烈的競爭意識。或許,除了有形的古蹟之外,無形的精神與傳統,也是歷史留給後世子孫的「贈禮」之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