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姑且不論大家是否信任我國的法律,上至國家元首,下至一般老百姓,理論上沒有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大家都必須服膺於法律的規範

 

歡迎來到侏儸紀公園!

然而,如果有天我們能像漫畫《仁者俠醫》(『JIN--的男主角南方仁一樣穿越時空,回到帝制時期的中國呢?身為眾人之上的九五之尊,皇帝不只是位人中之龍,還是隻君臨天下的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既然擁有主宰整個國家的君權,皇帝有必要遵守自己國家的法律嗎?面對這種暴龍般的龐大君權,宛如侏儸紀公園管理者的臣僚們,又該使用什麼樣的高壓電網對其施加限制?這篇文章想探討的,就是雷克斯暴龍(皇帝)公園管理者(臣僚)之間鬥智鬥力的故事。

在開始正文之前,筆者有一點必須先向各位預告:雖然以下所見幾乎都是宋代的案例,然而採用以下方法限制君權並非宋代的獨有現象,而為中國歷代臣僚所使用。各位閱讀歷史書籍時,歡迎自行驗證是否如此。

 

Jurassic Park car

帝制中國的臣僚就好比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裡的公園管理者,鎮日在煩惱該如何限制雷克斯暴龍(皇帝)的行動,以確保園區(國家)得以安全營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一道電網:上天的權威

儘管皇帝一詞經常與封建專制等名詞劃上等號,面對皇帝可能的濫權行為,聰明的臣僚還是有三道可以制衡君權的電網。第一道電網,就是藉助上天的權威來壓制君權。皇帝雖然居於君臨天下的頂點,其既然聲稱自己是「天子」(上天的兒子),地位當然居於老子——也就是上天之下。

上天與天子的關係,打個淺顯易懂的比方,上天就像是已經退休的上市大企業前社長,而天子則是接下經營重擔的新社長。前社長雖然不直接插手公司如何運作,卻仍在一旁默默監視守望著新社長的一舉一動。

如果發現新社長某件事情做得太為過火(例如濫用權力、行為失當)時,上天便會舉行公開記者會(降下天災)嚴正抨擊新社長:「Be careful.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你最好不要給我太白目,老子正盯著你!)看到前社長對新社長毫不留情的嚴厲批評,難免會動搖投資人(人民)對於該公司(國家)的信心。

感受到上天的憤怒,也為了安撫浮動的民心,此時天子通常會發表聲明稿承認錯誤(下詔罪己,承認自己的過失),並要求部下(臣僚)直言上諫。另一方面,每當天有異象,有話想說的臣僚也時常藉著上天的權威進諫皇帝,要求皇帝改善缺失。

 

1984

 某方面來說,古人想像中的上天有點像小說《一九八四》裡的「老大哥」(Big Brother),總是在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二道電網:輿論的壓力

不過,異象之所以稱為異象,正是因為它不會經常發生(否則就叫做「常象」了)。如果國家長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否就表示臣僚沒有上奏吐槽皇帝的機會了?事情並不是像憨人所想得那麼簡單!事實上,多數臣僚決定是否勸諫皇帝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天象是否正常,而是自己的心情爽不爽!只要有話不吐不快,就算天氣多麼風和日麗,有些臣僚依舊進諫不誤。

這種下情上達的進言管道,又被稱為「言路」。言路是否暢通,經常被視為政治是否清明的指標之一。若是遇到比較愛面子的皇帝,為了表現自己有納諫的雅量,皇帝常會故做開明地獎勵提出建言的臣僚。以下關於宋太祖趙匡胤927-976960-976在位的小故事,正是一則典型的案例:

 

太祖嘗彈雀於後園,有羣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為尚急於彈雀。」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訟我邪?」對曰:「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上悅,賜金帛慰勞之。1

 

某天,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園以彈弓打黃雀取樂,此時有臣僚聲稱有急事,請求晉見太祖。太祖急忙予以接見之後,發現這位老兄所說的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便生氣地質問這位臣僚為何要擾人清閒,沒想到這位大臣居然回嘴說道:「我認為這件事情可比你用彈弓打鳥要緊急多了。」太祖一聽,頓時怒氣攻心,便隨手抄起身上的飾品打向該臣僚的嘴巴。

想不到這麼一打,居然撞掉了對方的兩顆牙齒!挨打的這位臣僚沒有還手,而是彎下腰撿起被打落的牙齒,小心地收進懷裡。看到這一幕的太祖更為暴怒,便直接嗆這位大臣:「你收好那些牙齒,是打算拿去法院告我傷害罪嗎?」(太祖沒說出口的是:「法院是我家開的!想告贏我?等下輩子吧你!)

該臣僚也不甘示弱地回說:「我無法對您提告,但自然會有史官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太祖一聽,頓時覺得一股寒意竄上背脊,便立刻擺出欣喜的受教表情(其實應該是勉強裝出笑臉),並賞賜該位大臣財物以安慰其心(實為醫藥費與封口費)

天不怕、地不怕的宋太祖,為什麼一聽到這件事有可能被寫進史書(事實上也真的被記下來了,不然我們今天怎麼知道這則故事),便立即態度大變,轉而嘉獎該位臣僚的行為呢?追根究柢,原因便是太祖非常注重自己的歷史定位(說白話點是極度愛面子)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尤其是統治階級與讀書人)看待歷史的態度與現代人極不相同。他們是真心相信歷史是門可以鑑往知來的實用學問。是故,他們非常喜歡閱讀史書,並試著從過往的例子裡面尋找治亂興衰的道理,以此引以為戒。唐太宗李世民598-649626-649在位)便曾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2短短九個字,便道盡了歷史在古人心目中的實用價值。

 

唐太宗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九個字,顯示唐太宗相信歷史是門可以實用的學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正因為史書在當時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一旦事蹟被寫進去,「好形象讓你變溫拿,壞形象讓你變魯蛇」。對於皇帝而言,「是否接受臣僚的忠言」(納諫與否)是個足以被史官大書特書的個人特質。今天你宋太祖不僅對奏事的大臣態度惡劣,甚至還施加肢體暴力,一旦被史官得知,其筆下的形象會有多麼殘暴昏聵,大概也就不難想像了。而讀到史書如此記載的讀者,將對太祖產生多麼糟糕的負面印象,似乎也是可以預期之事。

對於極度愛面子的宋太祖趙匡胤來說,他怎麼不會戰戰兢兢、戒慎恐懼地在意自己的歷史評價呢?是故,身為一位深知史筆厲害的成熟大人,即使心中再怎麼不情願,太祖仍然獎勵了這位挨揍的倒楣臣子,藉以凸顯自己知過能改的寬宏度量。原本一樁極有可能成為負面帝王學教材的職場霸凌案,就在太祖的轉怒為喜之下,成功變成一段佳話,實在不得不令人稱讚他確實是位頗有手段的非凡人物!

 

宋太祖像

 以「杯酒釋兵權」聞名的宋太祖趙匡胤,其實相當用心地在經營自己的歷史形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身為喜歡毒舌批評國政的臣僚,如果碰到一個根本不怕上天權威,也不在意輿論抨擊的皇帝,那該如何是好?既然虛擬的血緣關係(上天之子)沒有用,與皇帝形同外人的臣僚當然更不被皇帝放在眼裡。那麼,如果抬出不只與皇帝有著血緣連繫,而且還是他輩分甚高的宗族祖先呢?在崇尚「百善孝為先」「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傳統中國倫理觀,即使你貴為一國之君,於情於理,總還是得賣宗族長輩——也就是祖宗——一個面子吧?

 

繼續閱讀:侏儸紀公園的高壓電網:古人如何防範皇帝擅權?(下)

 

註釋

1.[宋]司馬光撰,《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1989點校本),卷1,頁7

2.[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點校本),卷71,〈魏徵傳〉,頁2561

本文改寫自筆者臉書專頁「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同時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