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如各位喜歡去日本參拜寺院,您應該經常在入口處看到「阿形」與「吽形」兩座仁王像。
太平洋戰爭晚期,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曾為琉球王國皇家菩提寺的圓覺寺(國寶),其大門的兩座仁王像(建於 15 世紀,高度 2.5 公尺)因為「沖繩島戰役」慘遭破壞。
日前,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花費了 6 年的時間,總算成功予以復原!
時間回到二戰結束後不久,當地居民馬上到圓覺寺整理斷垣殘壁,最後找回 13 塊仁王像的碎片。
被沖繩島戰役破壞的仁王像碎片。(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數年前,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為了推動「琉球王國文化遺產集積・再興事業」,決定設法修復這兩件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珍貴文物。
經過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檢驗,研究者發現這兩座仁王像使用的木材並非沖繩原生的樹木,而是 15 世紀左右的榧樹。
從這兩尊仁王像的手腕、胸口的肌肉和血管相當寫實的製作手法來看,它們極有可能是由以京都作為據點的佛像雕刻集團「院派」的作品。
由於這 13 塊仁王像殘片並不包含臉孔部分,研究團隊特別到日本國內五處由院派製作的仁王像搜集相關資料,並於今年 3 月正式完成復原工作。
完成仿製復原工作的仁王像。(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這次進行的修復工程,並不是要製作原件的複製品,而是不限於使用當時的材料與技術打造仿製復原品。
現階段,該團隊已經著手推動琉球王國相關的繪畫、染織、金工共 8 類 65 件文物的復原工作,而這兩座仁王像堪稱此次工程的集大成之作。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