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晚安,我是昨天被N1聽解炸飛的小編!昨天考完日檢之後,要說自己不覺得沮喪是騙人的(笑)不過,小編不希望自己被負面情緒困擾太久。因此,今天就讓小編繼續進行「搭乘捷運遊台北‧小南門篇」來分散一下注意力吧!

 

說到小南門站周邊的古蹟,當然不能不提站名的由來─小南門(見圖一)的故事。其實,我們耳熟能詳的「小南門」一名是個通稱。它的正式名稱,則是含有「光輝普照」之意的「重熙門」。

 

小南門.JPG

正式名稱為「重熙門」的小南門。

(Photo Credit: 小編)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好奇:明明台北府城的東、北、西三面都只有一座城門,為什麼南面卻建造了兩座城門呢?要說起這個奇特的現象,我們就不能不簡單提到今天以「林家花園」(見圖二)聞名的板橋林家(又稱「林本源家族」)。

 

林家花園.jpg

板橋林家花園一景。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且說出身福建漳州的林平侯(1766-1844)在跟隨父親林應寅來台發展後,正好碰上震動全台的「林爽文事件」(見圖三),更藉由賣米致富,成為大科崁(今桃園大溪一帶)的大地主。平侯死後,其子國華(1802-1857)、國芳(1820-1862)將分得的「本」、「源」兩商號合併,並遷居到今天的板橋地區。

 

生擒逆首林爽文.jpg

「乾隆平定臺灣得勝圖」中的「生擒逆首林爽文」一圖。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國華兄弟雖然在經商方面頗有成就,卻始終有個問題無法解決:祖籍漳州的國華兄弟,屢次與鄰近地區的泉州移民發生衝突。事實上,國華兄弟的父親平侯當初就是為了躲避泉州移民,才從興直堡(今新北新莊)移居大科崁,想不到國華兄弟移居板橋後,還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更糟的是,到了1859年(咸豐9年)及1861年(咸豐11年),漳州與泉州雙方的爭執終於演變成分類械鬥(始稱「漳泉械鬥」)。此後,漳、泉移民的關係繼續陷入僵局。到了國華之子維源(1840-1905,被過繼給國芳)繼承家業時,正巧碰到清廷決議,即將在台北興築台北城。

 

是故,維源主動出資贊助築城費用,並要求在府城通往板橋方向的西南角另開一門,使林家進出府城時可以避開艋舺地區的泉州勢力。維源的提議,最後獲得了朝廷同意。因此,台北城的南面城牆才會在原有的「麗正門」(南門)之外,再多規劃了一座別稱為「小南門」的重熙門。

 

1884年(光緒10年),小南門與台北城其他四門同時竣工。然而,隨著清廷於十年後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小南門也曾一度面臨拆毀的危機!1900年(明治33年),總督府以推動都市計畫為由,打算將台北城的城牆、城門全數拆除。

 

等到總督府動工拆除西門及台北城牆之後,卻激起學者及在地紳民的反彈與請願。最後,包含小南門在內的四座城門得以保存下來。1935年(昭和10年),總督府更依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正式將小南門等四城門定為史蹟,加以保護。

 

1945年,伴隨著台灣的治權再次轉移至國民政府手中,小南門又面臨了新的命運與挑戰。1949年後,台北成為國民政府的「戰時首都」。為了凸顯象徵中國的文化正當性,政府除了以華北式建築風格,在台北地區興建「故宮博物院」(見圖四)、「圓山大飯店」等建築之外,還將小南門、南門、東門的樓閣也改建成華北式設計。至於「北門」承恩門,則因為原本預定拆毀而未落實,意外得以保留修建之初的建築樣貌。

 

故宮.JPG

華北式建築風格的故宮博物院。

(Photo Credit: 小編)

 

1998年,小南門與其他現存的三座台北府城城門,總算被政府認定為國家一級古蹟。今日,小南門只剩下臺座及拱門的部分仍是修築時的原貌。不過,比起遭到拆除、粉骨碎身的西門,小南門起碼還有個實體可供後人瞻仰憑弔。從府城城牆的出入口變成只剩城門,再被改為華北風建築,小南門的外觀變化,彷彿正在向我們傾訴著它那滄桑的多舛身世。日後,政府若要處理古蹟的維護、拆遷,真的請務必再三謹慎評估為上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時空偵探 的頭像
    時空偵探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