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日本的幕末時期(1853 至 1868 年),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能會立刻想起「黑船來航」「大政奉還」「戊辰戰爭」這一系列轉動時代巨輪的關鍵事件。即便這段歷史已是一百五十年前的陳年往事,活在 21 世紀的我們仍能透過諸多動漫作品和歷史小說,一窺這個風雲變幻卻又極其迷人的動盪時代。

 
嘉永7年(1854年)横浜への黒船来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美國海軍准將馬修·培理率軍艦強行敲開日本國門,從而揭開幕末時期的動盪序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話說回來,外有歐美列強武力叩關、內有尊攘志士誅鋤異己的幕末時期,到底具有什麼樣的獨特魅力,能讓後世創作者不斷藉由小說、漫畫、戲劇等各式載體,將這些刀光劍影的激昂故事持續傳頌下去呢?
 
筆者認為,正因為幕末時期遭逢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過往成規完全無法應付當前危難,迫使江戶幕府為求生存,不得不打破既有階級秩序,也讓原本沒機會出頭的眾多英雄乘勢登上歷史舞台。
 
這群活躍於幕末時期的豪傑志士,以腦中智識和手中刀劍相互激盪碰撞,試圖在渾沌不明的時局摸索自己和國家究竟該何去何從,由此誕生許多可歌可泣的熱血故事。透過當事人與創作者的口傳記述,這些改變歷史的重要人物在身故百餘年後,仍能繼續感動廣大讀者。
 
在這些慷慨激烈的幕末敘事當中,日本文學巨匠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燃燒吧!劍》,無疑是最能闡釋幕末時代精神的經典作品之一!
 
司馬遼太郎(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日本文學巨匠司馬遼太郎著有《龍馬行》、《宛如飛翔》、《燃燒吧!劍》等歷史小說,被諸多讀者譽為認識幕末時期的入門聖經。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與《龍馬行》、《宛如飛翔》著重描繪擁戴天皇推翻幕府的坂本龍馬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等維新志士不同,《燃燒吧!劍》選擇替幕府奮戰至最後一刻、直到大正時代(1912 至 1926 年)都還被視為反派人物的土方歲三作為故事主角。
 
端賴於著名動漫《神劍闖江湖》《銀魂》等作品的推廣風行,許多讀者朋友一定聽過新選組副長土方歲三的鼎鼎大名。若要以一句話簡潔說明這位「鬼之副長」的人生美學,日本俗諺「櫻花為花之最,武士為人中龍」(花は桜木、人は武士)實可謂他的最佳寫照。
 
土方歳三(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擁有「鬼之副長」異名的土方歲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眾所周知,櫻花從開花到凋零通常不超過兩週時間,而它倏忽奮力綻放、在璀璨時刻瞬間凋謝的特性,跟生命的短暫易逝極為相似,因此格外受到日本人的欣賞與憐愛。
 
另一方面,日本的武士階層自 12 世紀晚期一躍變成統治階級,到了江戶時代(1603 至 1868 年)更被賦予致力鍛鍊文武兩道、必要時捨命殉節的社會期待,從而成為廣大民眾的嚮往對象。
 
對此,明治時期(1868 至 1912 年)的重要思想家新渡戶稻造便主張「櫻花」「武士道」是日本固有的精神象徵。從這個角度來看,於 28 歲之齡風光就任新選組副長、並在短短六年後為貫徹信念壯烈戰死的土方歲三,無疑是最符合「櫻花為花之最,武士為人中龍」一語的代表人物。
 
花見を行う義経 (奥) および弁慶 (手前)(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日本文化常以櫻花飄零象徵生命短暫易逝。圖為日本著名悲劇英雄源義經(正面者)和武藏坊弁慶(背面者)。(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值得一提的是,以動輒切腹的嚴格規定約束新選組隊士、在幕府危難時局表現堪稱武士楷模的土方,其實並非來自世襲的武士階級,而是出身於武藏國多摩郡(現在的東京都日野市)的豪農家庭。
 
懷抱著對於武士身分的強烈憧憬,土方年輕時不但趁著出外行商的機會到各地道場修習劍術,更因緣際會結識了天然理心流第4代掌門人、日後擔任新選組局長的近藤勇
 
1863 年,幕府為保護即將上洛晉見天皇的 14 代將軍德川家茂,遂大舉招募浪士充當護衛,而希望出人頭地的土方便跟著近藤加入警衛部隊「浪士組」,從此乘上改變他們命運的時代浪潮。
 
近藤勇(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近藤勇與土方皆是武藏國多摩郡人,兩人攜手將新選組打造成幕末最強的劍客集團。(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當尷尬地,浪士組一抵達京都,便爆發該繼續支持幕府政權,還是擁戴天皇討伐列強的分裂危機。
 
這時,以近藤、土方等人為首的佐幕浪士決定繼續接受京都守護職(主管京都市區及御所、二條城警備工作的幕府高級官員)松平容保指揮,並在壓制尊王攘夷派的「八月十八日政變」協助幕府維護京都治安,因而獲得松平容保高度賞識。
 
事後,幕府將這支浪士集團命名為「新選組」,並指派近藤及水戶藩浪士芹澤鴨共同擔任新選組局長一職。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近藤與土方眼見桀驁不馴的芹澤鴨有如不知何時引燃的未爆彈,便以逼迫切腹或暗殺等手段整肅芹澤派成員,終於將新選組打造成以近藤和土方為核心的最強劍客集團。
 
土方和近藤成功鞏固領導權不久,隨即聽聞尊王攘夷派將在御所縱火,進而趁亂暗殺佐幕派大名、將孝明天皇(明治天皇之父)帶往支持攘夷的長州藩,便於 1864 年 7 月 8 日晚間率先襲擊在池田屋祕密集會的尊攘志士。
 
孝明天皇(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孝明天皇雖然贊同與幕府通力合作,卻同時是攘夷運動的精神領袖,導致佐幕、尊攘兩派衝突越演越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這場突襲行動中,新選組不僅創下以少勝多的亮麗戰果,土方更帶領隊士阻擋前來支援的會津藩、桑名藩等友軍搶奪功勞,使得新選組的勇名在這場混戰後頓時轟動京都!
 
隨著新選組的聲勢逐漸水漲船高,土方與近藤的命運也越發與江戶幕府緊密相連。其後,兩人先是率領新選組阻止在「八月十八日政變」失勢的長州藩進攻御所(即「禁門之變」),繼而於 1867 年 6 月獲得幕府授予幕臣身分,正式晉升為他們心心念念的武士階級。
 
接著,兩人又大力肅清為支持勤王倒幕而離隊的前僚屬伊東甲子太郎及其領導的御陵衛士,在在顯示土方、近藤乃至於新選組的死生榮辱,已經跟幕府存亡密不可分。
 
就在此時,15 代將軍德川慶喜迫於時局壓力,宣布將政權還給剛即位的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實為幕府以退為進的政治策略),反倒讓支持武力倒幕的薩摩藩、長州藩、土佐藩等勢力趁勢向幕府開戰,致使天皇所在的京都立時變成兩方必爭的關鍵戰場。
 
「大政奉還図」(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德川慶喜(正面者)本想透過「大政奉還」建立以德川家為首的政體,卻因為倒幕派順勢推動「王政復古」,造成雙方最終兵戎相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由於近藤先前遭御陵衛士攻擊的舊傷尚未痊癒,身為副長的土方便代為指揮新選組參加幕府軍進攻京都的「鳥羽伏見之戰」
 
然而,精通劍術且人數具有優勢的幕府軍非但遭到持有新式槍砲的薩摩藩、長州藩等倒幕勢力壓制擊退,親臨前線的德川慶喜更帶著包含松平容保在內的主要將領逃回江戶,促使諸藩大名和外國列強紛紛背棄幕府,轉而向明治新政府輸誠交好。
 
即便幕府至此已宛如風中殘燭,土方作為幕臣仍在各地戰場全力拼搏,試圖找出讓戰局反敗為勝的一線生機,可惜終究無法扭轉幕府覆亡的遺憾結局。1869 年 5 月 11 日,跟隨其他幕臣轉戰蝦夷地(即北海道)的土方,在箱館(函館舊名)郊外的激烈戰鬥中彈身亡,以名為「生命」的雄劍至死守護他所相信的武士精神。
 
「箱館大戦争之図」(維基百科,公有領域).jpg
▲就算明知歷史浪潮難以違逆,土方歲三(右下穿黃衣者)仍以一己性命捍衛武士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土方逝世後,他的歷史評價一度因為明治政府將新選組看作「賊軍」而被故意妖魔化,直到昭和時代(1926 至 1989 年)才藉由小說家子母澤寬司馬遼太郎等人的文學創作,被廣大讀者譽為比武士更像武士的悲劇英雄。
 
誠然,關於「武士道」的核心精神究竟是什麼,每位幕末志士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與看法。舉例來說,生為土佐藩下級武士的坂本龍馬,選擇為了尊王目標脫藩成為浪人,最後在神祕刺客暗殺下溘然長逝;另外,身為幕府最高指揮官之一、卻在新政府軍攻打江戶(東京舊名)前夕扛起和談重任的勝海舟,則是為了不讓多達上百萬的住民生靈塗炭,毅然以自己一身承擔叛徒罵名。
 
筆者認為,無論是像坂本龍馬、勝海舟那樣脫藩開城,亦或是如土方歲三那般捨生殉節,只要是為了堅信的理念奮鬥奔走,甚至於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都是以自身方式守護武士道的真正英雄。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