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午安,我是小編!前天,小編曾跟大家介紹台北中山堂的廊柱裝飾,其實隱藏了菊花紋章變成梅花樣式的歷史之謎。

 

事實上,這類因應時勢「變身」的案例,在中山堂可謂屢見不鮮。除了小編在〈中山堂:官方意識型態的晴雨表〉提過的公會堂改名與「被搬家」的銅像之外,台北中山堂還藏著一件因為時空物換星移,因而更名的國寶級作品。

 

就在二樓光復廳的正對面,有件由知名雕刻家黃土水(1895-1930)所雕塑的牧童與水牛浮雕。今天,這件作品被稱為「水牛群像」,不過早在它落成的1930年當時,則是取名為描繪台灣農村風情的「南國」。

 

水牛群像.JPG

「水牛群像」(原名「南國」),展示於台北中山堂二樓通往三樓的中央樓梯處。

 

說起「南國」的來歷,原本是黃土水為了參加「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因而投身製作的作品。在此之前,他曾憑藉「蕃童」、「甘露水」、「擺姿勢的女人」(「ポーズせる女」)、「郊外」等作品四次入選帝展,可謂當時的台籍雕刻家第一人!

 

然而,黃土水在製作「南國」期間,卻因為過於繁忙勞累,等到作品完成之際,他也身患嚴重的腹膜炎,最終因而不幸病逝。

 

黃土水.gif

黃土水肖像。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黃土水去世之後,他的夫人廖秋桂女士便將「南國」捐贈給當時的台北市役所。不過,由於作品的尺寸過大,最後便改為移贈給剛落成的台北公會堂。

 

曾幾何時,台北公會堂「轉生」成為台北中山堂,而「蕃童」、「南國」這些看來有些「政治不正確」的名稱,也改為「山童吹笛」與「水牛群像」。由此看來,這類命名、改名的歷史事件,其背後往往也反映了當時的時空背景,值得我們仔細留意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