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我是今天以紅豆餅當晚餐的小編!說起台灣的「明星高中」,各位應該能隨口說出好幾間全台知名的升學高中吧?今晚,出身雄中紅樓的小編,要來向大家介紹建中紅樓(見圖一)的歷史小故事!(笑)

 

建中.JPG

今日建中紅樓的正面外觀。

 

要說到建中紅樓的由來,就不能不提到建中創校的歷史。19世紀末,隨著日本政府正式接收台灣治權,如何消除日人與台人之間的語言隔閡,便成為總督府不得不正視的當務之急。

 

為了在台推動日語教育等業務,總督府決定設立「國語學校」,作為全台最高的教育機構。對於年齡層較低的學生,則另外設有附屬學校、國語傳習所等單位,負責日籍與台籍學生的教育工作。

 

1897年(明治30年),隸屬於國語學校、專收日籍女學生的第四附屬學校宣布成立。翌年,總督府為了推動中學教育,便在第四附屬學校之下,設立了台灣第一個中學教育單位:「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中等科」(以下簡稱「增設尋常中等科」),是為今日建國中學的前身。

 

值得注意的是,「增設尋常中等科」成立之後不久,便先後更名為「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中學科」、「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以下簡稱「國語學校中學部」)。這種短期內數次更名的現象,顯示了「國語學校中學部」早期的定位其實不太明確,亦反映了台灣當時的中學教育,正處於草創初期的實驗階段。

 

不過,從新舊校名皆冠上「國語學校」一詞來看,「國語學校中學部」並沒有獨立的地位,而是隸屬於國語學校的附屬機構。

 

到了1907年(明治40年),總督府受到英國伊頓公學(Eton College,見圖二)的學制影響,將「國語學校中學部」改制為「台灣總督府中學校」,使其脫離國語學校的管轄,正式成為台灣的第一所中學校。

 

Eton College by Loggan 1690.jpeg

1440年,由英國國王亨利六世(Henry VI)所創立的伊頓公學,至今已有將近6百年的歷史。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伴隨著地位與制度的變化,總督府除了在大加臘堡龍匣口莊一帶(今建中南海路現址)劃出數千坪土地,作為中學校建校的新址之外,更指派曾設計「西門市場」(今西門紅樓,見圖三)的營繕課技師近藤十郎,負責新校舍的規劃與營建。

 

台北西門市場.jpg

由總督府營繕課技師近藤十郎所設計的西門市場。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1909年(明治42年),中學校的新校舍宣布竣工。由於校舍使用了大量的紅磚作為建材,因此又有「紅樓」之稱。

 

從現存的資料與舊照片來看,剛落成的中學校校舍除了今日可見的紅樓正面之外,東、西兩側都有兩層樓的校舍向後方延伸;至於紅樓中線後方的講堂與學生休息室,似乎是之後才予以增建。整體而言,中學校校舍落成之初,形狀應該近似「ㄩ」字型才對(見圖四)。

 

建國中學紅樓南側.jpg

拍攝於1938年以前的建中紅樓南面舊照。建築中央的講堂當是紅樓落成之後增建的新建物。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