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8月,史博館在遷入午門、端門新址之後六年,終於首度在午門城樓展示館藏。此時,史博館已有數萬件珍貴文物,更有150餘間房舍的規模,卻因為缺乏維護文物與規劃館區的經費,致使館區無力維持常態營運。

 

得知此事,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洪業(1893-1980,見圖一),便向館方慷慨提供贊助。以此為開端,1926年10月10日,史博館終於得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紫禁城暨古物陳列所(設於1914年)、故宮博物院(設於1925年)之後,第三個成立的歷史博物館。

 

洪業.jpg

洪業曾任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對哈佛燕京學社的創立可謂功不可沒。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1928年,國民政府順利完成北伐。除了將北京改稱為北平之外,史博館也為國府所接收。此後,史博館便交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管理,並更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即便紫禁城是目前現存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同時在城內設有三處性質相似的歷史博物館,仍然容易引起彼此之間的競爭與衝突。其中,設於紫禁城南端的古物陳列所(以下簡稱「陳列所」),曾就午門城樓(見圖二)的開放與否一事,與史博館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午門.jpg

午門為紫禁城的正門,亦是史博館用來展示館藏的空間。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事實上,陳列所與史博館位置相鄰,兩館正以午門城樓為界。對於陳列所而言,午門與東華門、西華門(見圖三)皆是進入館區的重要出入口,若能保持三門暢通,將能帶來更多參觀遊客與門票收益。

 

故宮三門位置.png

午門為連接史博館與陳列所的重要出入口。附帶一提,陳列所之後於1948年被併入故宮博物院。

(Photo Credit: Google地圖)

 

然而,由於午門城樓是史博館的展示空間,為了維護展品安全,館方僅同意在限制交通動線的前提下,有條件地開放午門,使得雙方因此發生衝突。最後,史博館透過上級機關中研院史語所促請內政部裁決,並順利獲得了午門的使用權與管理權。

 

即便在「午門爭奪戰」中獲得勝利,史博館仍然無法自外於時代的洪流之中。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北平隨即被日軍所佔領。八年之後,國府好不容易收復了北平,卻又於四年之後遭到中國共產黨徹底擊敗,從中國大陸全面撤退至台灣。

 

接收了中國治權的中共,不僅將北平再次改稱北京,更同時將史博館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成為今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見圖四)的前身。

 

中國國家博物館.JPG

中國國家博物館外觀。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另一方面,撤退到台灣的國民政府,則於1957年讓史博館在台北南海路上復館。究竟這其中,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與軼聞呢?下一回「史博館篇‧最終話」將會讓一切都真相大白,敬請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