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晚安,我是剛採買完防颱物資的小編!(還沒採買防颱用品的朋友記得要準備啊!)說來冒昧,小編剛才在蒐集小南門站周邊古蹟的情報時,意外發現手上的資料,應該還是可以介紹5處古蹟。所以,小編重新調整了文章的編號與順序。今晚,小編則要向大家介紹,位於南海路上的台北植物園(見圖一)。

 

植物園旋轉門.jpg

台北植物園入口的旋轉門。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隨著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台灣便成為日本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對於位處溫帶的日本來說,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台灣,可說是研究熱帶植物的最佳場所。是故,日本政府在台灣建立起治權之後,便在鄰近小南門的陸軍用地設置了研究用的苗圃,以作為研究台灣的樹木與林業之用。

 

苗圃成立後不久,由於陸軍希望收回該地以興建衛戌病院,苗圃便被迫遷移至大龍峒(今台北市大同區)與圓山一帶。不過,新苗圃不僅位置分散,用地也較先前窄小,不利於栽種及研究作業。幾經權衡,總督府便於1900年(明治33年),在小南門外大規模地購置農地作為苗圃新址。此外,新苗圃更被定名為「台北苗圃」,是為植物園的前身。

 

其後,總督府除了繼續添購土地以充實苗圃面積,更在園內設置休息區與販賣部,成為台北居民暨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之外,另一個可供遊憩的大型綠地。

 

植物園.JPG

植物園著名的荷花池。

(圖片來源:小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了以美、英、法、俄等國為首的協約國。戰後,日本便以戰勝國之姿,趁機接收了德國的太平洋殖民地─密克羅尼西亞群島。

 

由於該群島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加上日本對南洋地區的興趣日趨濃厚,到了1921年(大正10年),總督府將台北苗圃更名為「台北植物園」,更賦予其研究南洋地區植物與生態環境的使命。此後,植物園便長期身負提供民眾休憩及協助國家南進政策的雙重任務。

 

臺北植物園臘葉館.JPG

作為植物標本館之用的臘葉館。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945年,伴隨著台灣的治權再度移交到國民政府手中,植物園自然也為國府所接收。不過,植物園的職務並沒有因此發生任何改變,仍是我國搜集、研究熱帶樹種的重要機構,亦是可供台北市民免費遊憩的休閒公園。

 

除了著名的荷花池(見圖二)與豐富的植物資源之外,植物園內還有數座建築值得一提。例如,建於1924年(大正13年)的臘葉館(見圖三),便於2008年,被台北市政府認定為古蹟建築;另外,園內的舊林業試驗所員工宿舍,在經過重新整頓規劃之後,得以「南門町三二三」的新面貌破繭重生,成為別具風味的文創展覽空間(見圖四)。大家下次若是想在市區內隨意走走,不妨選擇到植物園散散心,體驗一下這處揉合了自然與人文的歷史景點吧!

 

南門町三二三.JPG

原為林業試驗所員工宿舍的「南門町三二三」。

(圖片來源:小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時空偵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